
影音推廣
《群書治要》中修齊治平的智慧 34 成德法師(蔡禮旭老師)
【三十七、爾無忿疾于頑,無求備于一人。】
我們看底下有小註,「人有頑囂不喻」,就是人比較頑劣、比較固執,不明理。「喻」就是明白。他很糊塗,不明理,「汝當訓之」,好好的訓勉他,而且要用耐性。
【三十七、爾無忿疾于頑,無求備于一人。】
我們看底下有小註,「人有頑囂不喻」,就是人比較頑劣、比較固執,不明理。「喻」就是明白。他很糊塗,不明理,「汝當訓之」,好好的訓勉他,而且要用耐性。
剛剛《太上感應篇》經文講的:「施恩不求報,與人不追悔。」註解講得很好,施恩求報,貪心未除。施恩是不是好心?但是他求報,就有什麼?利心。想求人家回報,不就是有想獲得利益嗎?…
《弟子規》告訴我們,「寬為限,緊用功,工夫到,滯塞通」。持續學習有了真實的智慧,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而持續的學習首先一定要吃一帖藥。諸位朋友,昨天那帖藥吃了沒有?那帖藥就是早晚把《弟子規》讀一遍。
我們剛剛提到君臣有義,君仁,君能仁慈,能處處替部屬著想,甚至於為他的成長、為他的家庭,都能夠給予關懷,當領導者有這分仁厚之心,自然臣子也會起而效忠盡職,達到君仁臣忠。